目前分類:教育教養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父母越全能 孩子越無能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蘭:教養孩子 爸爸不該缺席 

 文/洪 蘭 <天下雜誌>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前三大新聞通訊社路透社怎麼也想不到,他們傳送給全球新聞界使用的兩張照片,竟然活生生被一個十三歲的芬蘭中學生拆穿。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天空部落 | 求學工作與生活雜記 文 / 彥生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月中的某一天,一大早我便從淡水出發到台中,為的是要跟一些同是視障生的家長分享我的經驗。我雖然才疏學淺,但有著滿腔熱情,所以幾經考慮之下,還是決定成行,心想如果我的理念、經驗能協助到與我面對過相同考驗的父母(即使只有一人 ),那也是值得的! 我們常說身為視障生家長沒有生病的權利,更沒有懶惰的權利,做父母的要不斷吸收新知,增長智慧使自己成長,因此才能不斷協助子女在缺少視力的情況吸收更多不足的知識,讓子女充分融入社會,在其生命中有正確的智慧去判斷是非,有足夠的能力去安排他的生活,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去享受他的生活,進而承擔社會責任。 而到底要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協助孩子的家長呢?我曾經這樣問過自己: 1. 我夠了解視障教育現況嗎?(包括視障教育演進過程) 2. 我了解孩子的學習環境嗎?其困難或不足是什麼?我們要如何協助他克服呢? 3. 我看過孩子學習課程的內容嗎? 4. 孩子的點字書用完後,我通常收藏多久? 5. 我有同步訂購孩子學習課程對照的明眼書籍嗎? 6. 我如何拿捏與老師跟學校的互動?(有所堅持、有所讓步) 7. 我對有關視障議題,有沒有多方收集資訊充分了解,並注意發展呢? 8. 我了解視障福利嗎? 9. 我有向別人表達需求的勇氣或表達自己的看法與發現的問題嗎? 10. 我有承認錯誤的勇氣嗎? 總之,做為一個視障者的父母,我的經驗是千萬不要放棄自己學習的機會。如果可以,多愛自己一點,多投資自己一點,讓自己維持身心靈的健康是很重要的事。認真、樂觀態度地度過每一天,欣然接受孩子們給的挑戰;用真誠的心對待鞤助我們的每一個人,因為這樣的身教也會給予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養成。還有,我學會要視我的孩子如同一個正常的人,為他訂下一些標準,並要求他盡力達成,我發現他其實是潛力無限的。 這幾年來,我雖無與視障發展有關的職務在身,但因為很多人的從旁協助,我還是有機會致力於提供家長有關的視障教育訊息。希望我們大家藉由資源共享,都能透過微薄的一己之力來讓所有的孩子有更好的學習條件,而我們身為家長的,也能釐清更多的觀念,提升自己的能力來跟孩子一起創造風光無限的未來。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林峰是我認識的唯一一個主修黑管的視障音樂家,當年他還是輔大音樂系的高材生呢! 認識他這麼多年,林峰的演奏之路並不順利如一般以優異成績畢業的人,因此他這次年底的獨奏會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為什麼呢?因為他為音樂會密集練習的過程不只是技巧的鍛練,也是心與意志的成長。 為了協助他完成這次的演奏會,嬿青從旁鼓勵他積極地進行健身計劃,並且為他安排行前的暖身演出,而我則在前幾天去探視林峰練習的狀況。那天,他正在練的是德布西的第一號豎笛綺想曲。 這是一首當年德布西為巴黎音樂院所寫的考試指定曲,樂曲的表情跟強弱變化很大,不過技巧難度並不是超高。林峰很高興他將要演奏這首曲子,因為在大學時代他的老師怕他掌握不了這首曲子,所以拒絕讓他練習這首他終於即將公開吹奏的德布西綺想曲。 我坐在一旁看林峰練習的過程裡,想到一個獨奏者在舞台上的孤獨,那種你得一個人扛下所有成敗的感受,想必是很大的壓力。於是當下決定為他報讀一段文章: “武術的最高境界就像水,是流動的,是具有彈性的。它是一種回應,而非機械式的反應。它教導我們藉力使力的藝術,讓我們學習與生命的力量互相調和...“為什麼我要告訴林峰這些呢?武術跟音樂有什麼關係呢?我認為它們其實是一樣的東西。 一個演奏者經常被得失心擺佈而過度緊張,反到忘記了放下求勝的執著。事實上在封建時期的日本,最厲害的劍道老師不是去評論學生的技巧,而是要學生去除任何對“勝利“與“預期結果“的執著。因為只有釋放掉這些東西,才不再有恐懼,才能保持放鬆跟專注。我們越是能放下執著,就越能體會更廣闊的自由。 由衷希望林峰在每一場演奏會上,都會有如水的流動那樣的自由自在,而坐在台下的觀眾也能以相同的心境看完一場演出。他跟我們要做的都只是盡情去擁抱那個片刻,而不是被過度的期望纏身...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和盲人(視障者)的接觸大概從2000年開始。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年的第一天    文/葉姿吟
2005年的第一天,我很榮幸邀請到英文班的四個孩子到我家“轟趴“,有十歲的恆祥、依芳、雪宜跟十二歲的雪君。他們在元旦的下午報到,然後我們一起做焗烤馬鈴薯,每個人都輪流摸過所有的食材,學會這道菜的製作,這就是我們共同做的第一頓晚餐。然後我們學著爆米花、啃著奶油玉米、學做歐洲式的熱巧克力、躺在我的床上聽音樂說故事... 然後喝茶談天...分享對爸爸媽媽的想法,...第二天一早,一起吃著炒蛋,讀一點經,說一點故事,然後在陽光突然冒出來的時候,跑到公園去散步。我們幾個人分享了生命的小小片段...短暫但溫暖。這是一個無比美好的新年的開始!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月2日下午,嬿青、瑛霞跟我在台中的嶺東大學跟十幾位視障家長聚會,很高興在這個聚會中看到了幾位爸爸的身影。 這個聚會給了我很多啟示跟想法,而它們都來自當天家長們的分享跟傾訴,謝謝你們!以下是我在會後的整理。 > 人與人的相遇是很可貴的緣份。為什麼這天你決定來到這個聚會?茫茫人海,為什麼是我們共為成一個圓圈,吐露彼此的心聲﹖緣份是很珍貴的! > 作父母的也許可以渡個假,或作些暫時性的放鬆,但等這些都過了以後,你還是要回到現實生活中,面對各種狀況。唯有轉念,改變想法跟觀念,面對壓力的反應跟方式才會真正的改變。 > 一個有身心障礙兒的家庭,夫妻要作更多的溝通,而且一定要及時把心裡的話出來,不要讓教養孩子的壓力變成婚姻的殺手。 > 試著創造支援性的團體,看看是不是有其他的媽媽願意在照顧孩子這件事上互相支援,讓已經身心俱疲的媽媽有個稍稍喘氣的機會。 > 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你的孩子,不要把你的孩子去跟別人比,這是讓你痛苦,也是讓孩子會過得辛苦的原因。 > 知道自己再也撐不下去時,一定要求救。對於自己的伴侶,要很有技巧地引導他了解妳的需求,如果他是比較難溝通的人。 > 千萬不要跟孩子兩個人與世隔絕,不要獨自面對教養他的挫折,不要因此讓自己從受挫變成憤怒,然後開始不斷地打小孩。 > 當妳受不了教養的壓力時,停下來,想辦法讓別人接手,然後讓自己的注意力轉變到不同的焦點。 > 爸爸即使只是做一點點家事,像準備早餐,都是對媽媽很好的慰勞跟協助! > 對其他同樣處境的媽媽,多一點支持,少一點批判。 > 即使我們什麼都不能作,也可以真心的聆聽,這就是很棒的支持了! > 盡量教自己的孩子告訴別人要如何幫他,免得明眼人在遇到他們時,明明是很想幫忙的,卻經常很猶豫。 > 不要因為有一個這樣與眾不同的孩子而去否定自己! 最後,很高興地告訴大家,多數在這個聚會中的父母,雖然好辛苦,還是覺得有這樣的孩子是上天給的禮物!!!有位爸爸說:這些孩子都是來讓父母學習更多事的!還有,謝謝青信帶的「我愛你」的小活動,它讓我們大家更在一起! 台中家長的圓圈圈,圍得好溫暖…. / 姿吟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許允/文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淑娟與「慧慧」 靠做環保、撿錢和對統一發票 竟能捐3萬元給校方 完成助人心願
高雄啟智學校多重障礙腦性麻痺兒「慧慧」和母親張淑娟,兩來多來靠著做環保、撿錢和對統一發票,捐了三萬元給學校。「幸運之神,好像真的很照顧我們呢!」張淑娟說,在路上常撿到錢,連撿到的統一發票也偶爾中獎。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朱若蘭     
瘦小的珮珮,手摸牆壁,蹣跚地沿著牆走進治療室。靠著右眼殘留視力,尋找位子,她緩緩蹲下,小手沿著椅子邊緣摸索,摸到椅面後,她笑笑坐下,開始辨別顏色的訓練。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子女不是父母的「家產」,父母只是忠心良善的好「管家」 ,「我們只能灌溉、施肥、除草,至於這棵樹要結什麼果子,是他的生命,也是他自己的責任。」 -- a very good reminder!!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32 期作者:吳錦勳、李郁怡、呂燕智 尼特族與寄生蟲的差異在哪裡?這恐怕是很多父母痛心的自問。一個關鍵時刻、兩個關鍵思維,釐清帶種與放縱的界限。 在日本社會裡,這幾年出現一種「 尼特族」(NEET),指的是: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意即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的十五到三十四歲年輕人 。他們很多是長期在父母羽翼下成長,一旦到該進入社會的時候,卻喪失做決定的能力與勇氣。他們通常缺乏自信、人際關係孤立,不肯面對由校園轉換到社會的挑戰。或是曾在職場受到挫折,而不願再嘗試。依據日本勞動機構的調查,目前日本尼特族已超過六十二萬人。 父母過度保護,是養出尼特族小孩的主因 。經濟成長搭配上少子化趨勢,父母大都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也願意一直金援小孩。尼特族一旦遭到挫折退縮到家裡,父母也不向小孩施壓,漸漸讓他們成了足不出戶的隱蔽青年。而尼特族中也不乏曾是「乖乖牌」的小孩,從小接受父母的安排,為符合家庭的期望不斷讀書、補習,長大了才決定以消極的態度表達抗議。 尼特族繭居家中的時間一旦越拖越久,就業競爭力就越薄弱,惡性循環造成個人、家庭,甚至是社會沉重的負擔。造成「尼特族」的重要推力,正是不放手的父母。父母不放手,小孩不放膽,他們錯過人生關鍵的試誤( trial and error),結果就是即使七老八十了,心裡仍在青少年階段徘徊。 中正大學心理系教授黃世琤,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很清楚父母「放手」內心要修練的五大關卡: 一、缺乏信心:父母覺得只要一放手,孩子就跌倒、失敗,所以不願放手。有時父母越缺乏信心,子女就越會跌倒。 二、失落感:孩子失去掌控、連絡,父母覺得被孤立,被忽略,像風箏斷線,面對空巢的失落。 三、羞辱感:子女的行動讓父母蒙羞,父母把子女的失敗,視為是自己的失敗,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來。 四、憤怒:雖不反對子女的決定,但過程中沒有和父母商量、討論,父母最後才知道,感到憤怒。好比,都快要結婚了,父母最後才看對象。 五、擔憂受傷害:子女遭受重大損失傷害,父母失去孩子,面對折翼傷痛。 不同的父母,面對大小不一的關卡。最高行政法院書記官伍榮陞,五年前妻子罹癌病逝後,就父兼母職的照顧四名子女,經常忙得心力交瘁,「她走的那一年,每天早上我送完孩子,一間間關完燈,我就出不了家門,呆坐沙發哭一場。」栽培子女讀書成材,是妻子的心願,更是承諾。 排行第三的長子伍家鼎,在爸爸做菜時,經常進廚房幫忙,沒想到幫出興趣。當今年三月,他提出要念職校、想學做菜時,伍爸爸一口回絕「不可以!」「我們家不是當律師,就是醫生。」父子陷入冷戰,後來,他無意間看到兒子作文寫到「 夜晚萬盞閃亮的霓虹燈,卻沒有一盞是屬於我的。」才體悟到兒子想走另一條路,都得不到支持的苦。 現在,伍家鼎是私立開平餐飲學校高一新生。他覺得自己做菜很有天分:「做菜給我的成就感,跟考試的成就感不同,一個是願意做的成就感,一個是不願做的成就感。」雖然將來他仍不確定是五星級餐廳大廚,還是擺麵攤的老闆,但是他的父親放手,讓他試路。 關鍵時刻:青少年期的試誤 回頭時間成本低,叛逆能量可善用 政大心理系教授陳皎眉表示,如果說試誤是人生必經的階段,那麼青少年期,就是試誤最關鍵的時刻,「因為即使發現路不對了,回頭的時間成本最低。」而且青少年叛逆期有很強的能量,聰明的父母善用這股力量,可將它導向正面用在自我探索上。「沒有任何心理學工具,比得上父母對孩子的觀察與瞭解。」父母是最親近孩子的人,如果父母看不出孩子的天分,其他人很難做得更好。 父母是協助子女開發潛能最關鍵的人物,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夫( Joseph Luft)與英格漢(Harry Ingham )發展出的「喬哈利之窗」(Johari Window)可以解釋其中關鍵: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潛力,或者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天分,只有親子之間能夠坦誠,孩子才會將隱藏的那個自己打開來,告知父母自己要什麼,而自己又有哪些天賦是父母沒有注意到的;另外,父母也應該給予子女誠實的回饋,協助孩子找到連他們都不知道的潛能(見圖)。 台大心理系畢業,又有商學學位的李明融是一個帶種的爸爸,因為他支持讀了兩年大學的女兒李盈瑩,放棄文憑的執著,轉讀餐飲職校。他不在意親友對他不支持孩子讀書的批評,因為人生路漫漫,他看到一個更真實的世界:身邊成功人士雖多,但快樂的人很少。文憑,無法讓女兒更快樂,這就是事實。 問題是,「帶種父母」與「放縱父母」之間的界線,在哪裡?如何確認孩子是在逃避學業,還是探險人生? 這確實是很大的挑戰。有三個選項:一,如果你是總統的父母;二,如果你是王建民的父母;三,如果你是日本「尼特族」的父母。哪一個角色,最需要帶種? 答案是第二選項:王建民的父母。當一個總統或者尼特族的父母,需要承受的風險並不大。當一個孩子沒有變成世界級棒球明星之前,誰都不知道他的嘗試成本有多大,尤其當他在青少年時期,有能力考上台大電機系時。所謂的風險,包括,他可能變成簽賭案的球員鋃鐺入獄,也可能是被球隊淘汰後的計程車司機。一如李明融的角色,在某些人的眼中是「帶種」,但某些人的眼中叫做「放縱」。 關鍵思維一:把孩子當大人看待 孩子做出選擇,父母就必須退後 帶種與放縱之間,是有不同。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愛卜斯坦(Robert Epstein ),在二○○七年四月出版的新書《在每位青少年中再發現成人》( The case against adolescence: Rediscovering the adult in every teen )建議父母:「想要培育出負責又快樂的青少年,就必須將他們當成人看待。」他強調,每位青少年都有成人的特質,父母必須主動給予青少年成人般的權利與義務,才能夠誘發青少年的成熟度。 至於如果父母想要判斷,青少年只是好玩隨便想想,還是認真想要嘗試某一個生涯方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再觀察孩子的反應。 陳皎眉舉例,當孩子因為喜歡扭蛋,說要去開店,父母可以問問:「你知道開店是什麼樣子嗎?」如果孩子說不出所以然,或者聽到開店要處理那麼多事,就打了退堂鼓,父母大概就知道,孩子並不當真。像伍榮陞數度觀察伍家鼎,發現他積極蒐尋餐飲方面的資料,「布局很久」,於是知道兒子是當真的。 如果孩子清楚選擇,而且堅持要做,即使有風險,父母也必須退後,讓他們承擔後果,陳皎眉表示:「對父母來說,最難的事其實是體悟,『雖然你能給的很多,但也就只能給到這麼多』( You can do so much, but only so much.)。」 關鍵思維二:挫折不能無止境 以階段性目標,培養自主與信心 除了要求孩子,在試誤的過程中,必須為自己負責之外,黃世琤還指出一項父母千萬不要犯的錯誤,那就是讓孩子停留在「重複挫折」的階段。 她在長達七年的心理輔導臨床經驗中發現一個現象,任何人如果試來試去都沒有成功找到認同的目標,他的自主性會越來越弱,就越來越不能做決定,就越難發展認同。一旦自我懷疑的想法在年輕人的心中浮現,這時想要嘗試追求自我的動力反而會降低,孩子也就失去「帶種」的動力。 她提醒家長,由於時間與資源有限,試誤不可能沒有止境,但也不可能一蹴可幾。放手是可以一步步來的,就像《聖經》中描述的,老鷹教導小鷹飛翔,先是拆掉鳥巢最細緻的底層,露出枝枒與荊棘,再來才是驅趕小鷹離巢飛翔。黃世琤表示,「能夠找到一個合理、合適的階段性自我目標或承諾,都遠比一直在搜尋,長時間找來找去找不到的情況要好。」 比較可行的策略,是與孩子共同討論出階段性目標。等到出現一些成績之後,孩子的自主性隨之增強,信心有了,再尋找下一個目標。像爬階梯的方式,一階階往上爬。 前國防部長陳履安從小教導子女要「輸得起」,他指出,現在父母的心魔卻是「輸不起」。他的五名子女個個出身哈佛、麻省名校,又是 MBA博士,結果後來出家、經商、拍廣告片、寫武俠小說 ……,樣子全不一樣,他完全讓子女適性發展。 他比喻說,清朝當時,父母為女兒裹小腳,從不管她怎麼痛、怎麼叫,因為心中相信,這樣女兒才可以嫁到好人家。「現在做父母的,表面上不為女兒裹小腳,但心裡面卻拚命為子女裹小腳。」父母若想方設法的要子女按照自己期望走,就是在心裡跟小孩子比武,兩個人在鬥,最後一定會有人受傷。 不為子女裹小腳,也是伍榮陞掙扎過後的體會,他說,子女不是父母的「家產」,父母只是忠心良善的好「管家」,「我們只能灌溉、施肥、除草,至於這棵樹要結什麼果子,是他的生命,也是他的責任。」他牽著兒子的手笑笑說。 六十二萬人口的尼特族在日本形成社會問題前,沒有任何一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尼特族。但是,這類父母卻不自主的掉入「操心太多、安排太多」,一輩子的在循環。在台灣,雖然沒有尼特族的正式統計,不過,趨勢的隱然形成已無庸置疑。 尼特族與寄生蟲的差異在哪裡?這恐怕是很多父母,最痛心的自問。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爸爸媽媽:您有沒問過自己─您的心還「在不在」、「是不是」、「願不願意」帶著自己的生命往前成長呢?還是,只存責任、義務地對待孩子呢?是否時時接受每一刻的經歷呢?希望您停下腳步,撫摸著自己的心是否還「存在」?您的靈魂跟生命狀態在哪裡呢? 這是小兒子淯兒12多年來的成長過程,也是我隱藏12年曾認為很傷痛、悲苦的滄桑經歷,一直不知道我所為何來的使命。 在得知淯兒多障(視網膜病變、重度聽障等)時,雖然相信他一定會看得見、聽得到、能說話表達,能如常人般讀書而成為有智慧的人,但同時我也不斷被懷疑、挫折、怨恨、悲傷、自責、哀痛所淹沒。一切勞筋骨、磨心志、考驗意志力堅強與否的過程,我似乎都經歷了。我常常觀察自己 ─ 是否有足夠的毅力?是否能忍別人所不能忍,痛別人所不能痛?是否把握當下、時刻察覺?是否能維持「始終如一,莫忘初衷」的忠誠心性(相信、不放棄)? 反覆地經歷「發生、接受、修正」,就像被考驗著自己是否真心愛自己,願意不受環境影響地活著,並心存感恩之心,而讓自己有個不同的人生。我很想明白我是戴著假面具並求回報的犧牲自己,還是真的對我的孩子溢滿愛與快樂無私的付出? 原來這一切的苦、難,就是來成就這一刻 ─ 見證、相信、看見自己、打開察覺。 我準備好了要將這一切赤裸裸地呈現。此刻我想做的是「愛的分享」。 上完圓桌教育基金會一階的改變力量後,我很坦然面對發生的一切,誠如剝洋蔥般的撕開又硬又滑的外皮,層層疊疊往心靈純淨處去透視自己的內心。慚愧自己的不足!真是還得不斷地學習啊!他─我的孩子,原來是來成就我的!而陪伴他去完成他自己的路才是此生上天賦於我的天命。此刻的我,感恩有此磨練,所以我才有機會修正自己,讓自己成長。 淯兒雖然一直是在半推半就中學習、獨立,成長過程非常困難、也很辛苦,但他隨著這些努力跟用心,也見證到自己的成就,享受到自信的喜悅,這是最讓我深深感動的事!此刻的我很滿足,也很幸福快樂!我很愛我的家人!也很能體會各位父母的心情,但願此刻的您們也都很愛您們的孩子與家人! 淯兒是個二十八週出生的雙胞胎早產兒,體重一千公克。他選擇在醫護人員還未準備妥當前就來到人世,掉落在鐵盤中,如此開始了他的這一生。住在保溫箱裡三個多月,巴掌大的薄薄皮膚上,插滿了無數的針,處處是殘存的淤青,常常因忘記呼吸而讓家人如同洗三溫暖般的激動萬分。 我一次次含淚不捨地輕聲對他說:「小寶貝,你要勇敢的活下去,我們會永遠陪伴你、愛你,不離不棄」。求生意志強的他,不斷與生死搏鬥,終於存活下來了。但伴隨著他的是:視網膜病變、重度聽障、表達語言障礙、發育遲緩、自閉等多重障礙。 他童年發展的唯一註解是:慢(以「年」為單位量)。 身體平衡力差:坐、站、爬、走、跑、跳都得經過物理、職能治療和訓練。淯兒有很多特點:身體跟臉部很敏感、不喜歡人家碰觸他、給他玩具或食物馬上丟掉、刷牙洗臉必須折騰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我用了七、八年的時間常幫他按摩才使他終於習慣碰觸的感覺。幼兒期時,他喜歡玩自己的手及吃腳指頭,對其他食物或糖果全無興趣,所以根本不可能用這些東西當成獎賞或學習誘因。 另外,他的吞嚥跟咀嚼都困難。當他還在保溫箱中時是以灌食維生,回家後因不大會吸吮與吞嚥牛奶,肚子餓了就大哭。他無法理解要如何學習運用舌頭來幫助咀嚼,只會囫圇吞食,噎得難過。一連串的飲食練習,由流質、半流質、軟質、剁菜、剪菜、半硬的食物到肉類,過程則從吞食到會用前齒來咬食,至目前仍在持續進行中的兩側咀嚼訓練。(對了!前陣子他剛學會吃甘蔗、嚼口香糖、張口吐渣的動作),現在已可以適應吃任何食物和練習方式了。比如,吃他夢寐以求的麥當勞套餐和各餐廳的簡餐(牛排的牛肉他需要嚼很久)。 淯兒的探索也很值得一提。幼兒精力旺盛、噪動不安、自閉、強烈好奇心而用手摸、腳圓弧地勾畫及身體接觸、頭敲輕撞;用牙齒啃咬測探各種家具的材質,如牆壁、門窗門檻、桌椅、樓梯等等,來判軟硬厚薄等質感以探索世界。經由觸覺的摸索,深植其心靈地圖,也強化了方位概念,練就經驗的累積,敞開了對這花花的世界的認知。 至於視覺的問題,他經歷了「視網膜病變」冷凍治療跟白內障開刀。在中國醫藥學院、台北榮總、台大、台中榮總等各大醫院奔波求診。食療、藥療、推拿、針炙、電療等各方式更是從沒間斷。處在黑暗觸覺摸索長達十年,醫生雖判定開刀無效,但我們靠著對孩子的信心,不斷的作視覺訓練(練習眼睛的使用到會用視力),淯兒經過光覺(弱-強〉、色覺、數字、定焦、搜尋、追跡、掃描等訓練之後,這幾年不斷在進步中。如今,從戴1600度的眼鏡(凸透鏡)到不戴眼鏡,甚至可以看繪本的圖畫(指認、表達)、辨認差異、重組、排列複雜背景下的目標物,乃至於顏色的應用與著色、寫數字、畫簡單線條、迷宮、圖形等加強手眼協調的練習和深度覺的訓練。淯兒所面對的各種練習穩穩地落實在他的生活中! 他的聽覺因早期配戴不合適的助聽器,導致排斥戴助聽器,其間浪費了3、4年的時間,這段無聲的歲月延滯至五歲。直到接觸了台北雅文聽障基金會後,才正式進入口語的聲音世界。訓練初期因看不見又自閉躁動,根本無法安靜上課,老師每次只好一直抱著、搖哄著他並教他0歲孩子就能理解的口語(一星期一小時,也教導媽媽如何作口語訓練,李老師曾說過,媽媽是兒子這輩子永遠的老師。我一直銘記在心啊!)因遲來的聽覺教育,淯兒錯失了說話良機而延長口語表達的「年」數,直至目前仍在進行聽覺訓練。這幾年則有明顯進步,由原先重度裸耳低頻90以上、高頻2000~8000的測不到,到目前低頻約7~80、高頻測得到的4000~8000。淯兒終於降低了助聽器的分貝值。 關於生活自理,由於他的理解表達與溝通能力的遲緩,母子倆總是處在猜謎遊戲中,如同兩條平行線般毫無交集,「他的世界只有他」。 小便、吃飯、穿衣褲、洗澡等都不知如何教才能讓他懂,也找不到任何教育系統中的資源來輔助學習(曾報名啟明盲校,因不能溝通表達也不會生活自裡而被拒絕),對他的教導方法一直無法突破,讓我們飽受挫折和無奈。 為了讓他擴展與人互動的機會,我們曾嘗試帶他去公園、大賣場、百貨公司遊戲區、麥當勞等公共場所,但幾乎找不到可以與他玩耍的友伴,反而引來別人異樣的眼光,讓他成為他人討論的焦點,甚至很多小孩還玩起─「惡魔來了」的追逐遊戲,每每都讓我心如刀割般的痛,將我完全推入象牙塔內,繼續深鎖在自己的情緒世界中,無法舒暢的深吸一口新鮮空氣而極度地憂鬱、封鎖,斷絕對外援求的機會,沉浮大海隨波漂流。但是,我心裡知道,我不能放棄!如果我放棄了,淯兒的一生也就被放棄了,我無權決定我倆的生與死,我必須找到出口和平台把我們一起解救出來。 惠明學校是傳遞主耶穌「愛」的理念而創辦的基督教學校,藉由每天早上的禮拜、讀經、唱詩歌、禱告、祝福,營造出和諧的氛圍,來激發孩潛能,建立每個孩子的人生舞台,讓孩子們活出自信和尊嚴。它是我們生命中的救生圈,讓我們漫長煎熬乾枯的心靈得以仰望,讓我們活出尊嚴和希望,也讓我們的家庭開始脫離黑暗無光的世界,改變了這一切。 淯兒報到的第一天,雙手握著長廊上的扶手,開心自在的奔跑,每天都快快樂樂的上學,展開了他在學校生活的開始。 學前班的一年,他享受與同儕玩樂的樂趣,喜樂的進入多障部「盲聾啞」班就讀。八大領域的教學,充分擴展他的人際互動學習環境。我也積極參與老師的教學,共同製作溝通卡,學習簡單表達手勢,做溝通的橋樑。從認識他自己名字、老師親人的稱呼、要吃飯、上廁所、上課等需求,皆由溝通卡及手勢來表達開始,淯兒學習著獨立的生活自理。老師們用心觀察,設計適合他的IEP,他們付出的那份愛心、耐心、和堅持的毅力,讓我心生佩服、感動不已。如此更加堅定地相信要認真學習跟隨每一步,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在多障部的三年,淯兒學會了生活自理(吃飯、刷牙、洗臉、洗澡、上廁所、穿脫外套衣褲、襪子、鞋子等),實物操作配對、指認、排拼圖、大小肌肉靈敏度的訓練,終於,他能理解簡單的指令和動作模仿。然而,在與同儕互動、發音、口語仿說及說話動機上卻處於極為被動的瓶頸,表達能力明顯不足。於是我懇請學校讓他轉入盲生部,讓他有與同儕互動的學習環境,並由媽媽陪讀輔助適應盲小班的生活。 淯兒很喜歡老師與同學的說笑聲、讀書聲,即使不說話或沒表達的意願,也很滿足。他也會調皮地跟著捉弄同學,而因此興奮萬分,顯現出孩子該有的天真活潑。但也由於他常為視力做捕捉跟定焦,而用眼睛不斷地追逐同學和學長們,引發別人的不悅和懼怕,進而產生誤會。我在此深感歉意!
班導師縝密細心覺察他的聽損可由點字來彌補其不足,使他的聽音能力更具完整性,聽覺辨識經由手寫出正確的語詞和句子,引發其口語表達能力。現在,他也學會了拖地、擦桌椅、樓梯、使用吸塵器吸地板、摺襪子跟手帕、洗碗等家事,甚至還會騎腳踏車載媽媽去兜風呢! 獨立寫點字作業,學習在電腦上表達、回答問題,寫課文背頌,複習功課及抄寫課外故事書。 至於他的校外團體活動呢?淯兒極需拓展視野,使生活多元化,於是他參加了第一個校外團體─台中市視障家長協會(普立爾基金會、內政部、各團體贊助)的生活數學、音樂治療、語言治療、視覺訓練及定向、還有音樂律動、捏陶、音樂瞽動音樂會的鋼琴表演、陶笛、馬術治療、戶外聯誼等各種課程,這些活動更加豐富了他生命的色彩。 在才藝學習上,他學了鋼琴、手風琴、口風琴、陶笛。為了培養他的持續專注力及轉移固執的性格,我們想學習鋼琴可以創造優質生活。他在初期無法與外人有效溝通,所以只能在家學習基礎能力和培養興趣(另有愛心老師啟蒙指導),經過長達兩年時間的訓練,我們才把他轉交給專任鋼琴老師指導。如今的他,已深愛鋼琴,每次聽老師所教的錄音帶,數百遍也不厭煩,還可以獨自一人聽老師的錄音帶學習每一條古典曲子,甚至上台表演呢! 最後我要分享我的陪讀生活。做為媽媽的我跟著淯兒重過一、二年級的學生生活,一起學拼音【叫一聲有意義的『媽媽』是累積8年黃金期的能量發揮】、唱兒歌、聽故事【別人的一句話因無法聽出高頻的音而漏掉好多正確字的理解】、點字、數學【數1到10得花5 6年時間才明白意義,但是現在可以加減乘除位數的運算。】 回想點點滴滴,淯兒學鋼琴、生活獨立、建立與同學的互動橋樑,雖然狀況非常多采多姿,但事實上學習速度卻像是蝸牛般地慢,找個數學骰子要摸索半年才能轉出正確的數字符號,還得熬過並轉動他不願意學習的心,改變他不願意面對除了媽媽之外的人際關係。總之,我必須不斷地敲擊他那份封閉的心門,來接受花花世界的各種磨練。原來,淯兒就是要來成就媽媽不斷學習的原動力與成長的小天使跟菩薩。 我非常感謝宇宙、上天賜給我豐富的資源與愛。也感謝學校、基金會、各團體、老師們、家人與淯兒,大家的成全和愛的陪伴。因為我深信淯兒一定會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也將會從生命的「長蛇」反轉蛻變成千變萬化的如「龍」一般的傳奇人物。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