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君正在屋檐下避雨,突然見觀音菩薩撐著傘走過來。 他非常高興,急忙說:「普度眾生的觀音菩薩,您能否普渡一次,帶我回家?」 「你在屋檐下,我在雨中, 簷下無雨,何需我度?」觀音菩薩回答道。 某君一聽,立即跑到雨裡說: 「現在,我已經在雨中了,這下可以度我了吧。」 「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你被雨淋,是因為你沒有帶傘;我沒被雨淋;是因為我有傘。可見,是傘度我,你沒有傘, 應該去找傘,而不是找我。」 說完,觀音菩薩就消失了。 過了一段時間,某君遇到了困難,便到寺廟中去求觀音菩薩。 他走進寺廟,見一個正在求觀音菩薩的人, 竟然跟觀音菩薩長得一模一樣,便問:「您是觀音菩薩嗎?」 「我正是觀音菩薩。」那人回答說。 某君更感到驚奇了:「既然您是觀音菩薩,那為什麼還要拜自己呢?」 觀音菩薩微微一笑:「跟你一樣,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較於我們,你們是幸福的,因為你們的老師都受過一流的訓練,」但是,「我不願意再過一次年輕人的生活,因為我蠻同情你們,你們的前途很坎坷,」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在成大舉行的論壇中說: 「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當資訊的取得對大家都是既簡單又迅速,那麼年輕人的競爭基礎在哪裡?大學應給學生哪些必要的生存訓練?」蔡英文誠摯地分享她的求學歷程: 剛才來的路上,我在想,台灣的教育告訴我了什麼?在我們那個年代的台大,尤其是法律系,有德國教育出來的老師,有受日本教育的老師,也有美國回來的老師,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他們的背景、表達方式、邏輯都不一樣。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我一直覺得做學生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我記得,畢業前最後一科考試後,有一個同學從後面趕上我,說「蔡英文,我今天報仇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平常老師講的我都沒聽懂,今天我的考卷他一定看不懂。」這一句話,真的道盡了我們大學四年。 回想大學四年教了我什麼?我都不太記得,但是我的老師們至少教了我一件事情,那就是當你不懂的時候,要怎麼去求生存。相較於我們,你們是幸福的,因為你們的老師都受過一流的訓練,他們的思考比較有系統,教育也有系統。可是,我發現你們年輕人正在喪失一個必須的生存能力。你沒有辦法在一個複雜的邏輯網絡裡面,去釐清跟處理一件事情。 外面很多事情,不是學校裡可以學到的。外面的世界變得很快,你今天四年所學到的東西,很可能當你畢業時,就已經過時了。想不想再過一次大學生活? 我常常問我自己說,到底想不想再過一次大學生活?跟各位很坦白的說,我不想再過一次那樣的生活了。 我記得小時候念書,常常聽不懂別人說什麼。後來我發現,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領受的能力,就像天線一樣。你的頻率不一定跟老師的頻率一樣。你常常會聽不懂,所以就必須調整。最寶貴的學習過程,是那個調整的過程,而不是你記得老師告訴你什麼。 當年念法律系,會發現每一個問題的解決辦法,一定有甲說,乙說,跟丙說,甚至到丁說。但是在現實裡,只有三說,就是肯定說、否定說、跟一個調和後的學說。 妥協,不是犧牲原則 其實在人生裡,很多問題都是妥協說。妥協,不是犧牲原則。很多人把妥協跟犧牲原則劃上等號。如果你是這種態度的話,那你的日子會很痛苦,而且呢,你沒有辦法解決事情。因為只要是人,思想一定會不一樣,會有衝突。這個時候,就必須要經過協調的過程。我們以前去談判時,有些年輕代表為了表示他是意志堅定的,一開場就說「這是無法妥協的!」我會跟他講說「那你今天來幹嘛?」如果問題要解決,你就要妥協。 我不願意再過一次年輕人的生活,因為我蠻同情你們,你們的前途很坎坷。因為現在的科技非常發達。這個世界好像沒有去不到的地方,或接觸不到的東西。好像什麼都能靠電腦幫你解決。然後呢?之後你們的日子會很難過的。當資訊的取得對大家都是簡單的、及時的、而且是迅速的,那你的競爭基礎在哪裡? 我在康乃爾大學念書的時候,常到圖書館書庫裡找判例。找到那一剎那,你會有種虛榮感,因為你跟這麼多書本在一起,而且你可以處理這些書裡的知識。可是今天,你只需要進到資料庫,輸入關鍵字,電腦就可以幫你做到了,甚至連那個評析它都幫你找出來。那你拿什麼跟人家競爭呢?單單知道怎麼去取得資訊,是不夠的,這些已經是基本條件了。 你們這個世代比我們這個世代辛苦,如果你要面對競爭,有些是基本條件。第一,你必須能夠「運作」,而且是在跨國界的情境裡運作。 將來你會發現,你所工作的環境,無論是坐在家裡也好,或是在辦公室,你的情境,其實已經是跨越國界了,有時候更是跨越時空。你必須要讓自己在不同的文化、不同情境的互動裡,都能夠自在。 當你跟一個英國人講話時,你要用他的文化角度、他的語法,跟他講話。當你跟美國人講話時,用他的腔調、他的邏輯去講。 我曾經在兩個星期裡飛完世界一周後,空中小姐問我要吃什麼,我想了半天,跟她要兩種東西,一個叫可口可樂,另一個叫做泡麵。今天我們腦袋裡,已經是有東方,也有西方的東西。對,我們已經生長在一個混合的環境裡。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能喪失你的歸屬感,因為要有歸屬感,你才能在全球自在地遊走。 第二,各位要的是什麼能力呢?我這裡寫的是「跨領域」。這是我們大學改革中最重要的方向,大學教育必須要是跨領域的。在上一個世紀,很有可能三、四代,甚至百年的家族都做同樣的工作。但是各位同學,你大學四年念完以後,很有可能第一個挫折就會出現,因為你找不到工作。為什麼找不到工作?因為你的訓練,跟社會的需求,已經脫節了。等你工作了一陣子後,你可能又要失業,因為現在做的工作,已經沒有了,你必須要換很多工作。 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我們是不是在教育中,給學生太多面對社會所不需要的知識?我們給知識,而沒給他必要的生存訓練。我們需要不同領域的訓練,不需要每個領域都深入,但是每一個領域都要涉略。而且要有自己組織這些知識的能力,把它轉化成自己吸收的、分析的、思考的系統。 我記得在美國念法律時,老師每天進來教室,就說我們今天要討論六個判例。「某某同學,你告訴我們這些判例在講什麼?」然後他會繼續問,問到答不下去,就換另外一個人答,問到所有的人都答不下去時,就下課了。老師從來沒有給過我們答案,每次下課後,我都會問旁邊的同學說「那答案是什麼呢?」你要自己去找答案,把自己救出來。 第三,你需要的是「溝通能力」。現代人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為什麼?因為通訊科技太發達了。在老的時代裡,你寫信,一封信從寫好、寄到,然後對方再回信,可能要好幾天,或好幾年。可是今天,上網就好了,每次都是立即發生的,馬上問、馬上答。換句話說,你必須在很短的時間裡,很精確的掌握你的語言,掌握情境。更重要的是,很精確地掌握對方的心情,和他的想法。 一個會溝通的人,不是天天講話的人。通常那些比較安靜的人,才是會溝通的人,因為他知道怎麼觀察你,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知道怎麼回答你是最有效的。溝通考驗的是你的同理心、感受能力,還有你表達自己的能力。 要了解人性 那麼,要怎麼做一個有同理心的人呢?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人性。不論你未來做軟體或硬體設計,或者是醫生、做廣告、行銷等等。最重要,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服務的對象心裡在想什麼。所以各位同學,文學作品還是要看,我也不反對你們看韓劇,無論哪一種都可以看,因為它代表的是不同的感受,不同表達的方式。把自己放到他的情境裡面,當你在他的情境裡面,你會怎麼樣做反應?你的感受是什麼? 最後,這裡我加了一個字,叫做「熱情」。如果你沒有熱情,你可能喪失將來再往前走的動力。 我忍不住要再放一個字,就是「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你要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但是不要好管閒事,不該管的事情不要好奇。好奇心跟熱情一樣,都是你往前走的動力,如果沒有這兩樣特質的話,你的人生是很枯躁的,沒有動力。 回到原點,各位同學,前面的日子會愈來愈困難。外面的世界,是更複雜的,很多時候不是對與錯的問題。很多時候你沒有辦法分辨,但是這終究是你必須要面對的一個人生。 當你面對人生的時候,千萬要冷靜。有時候你會喪失信心的,但是喪失信心也不是一件壞事。喪失信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問題出在哪裡?只有在喪失信心時,你才會去質疑事情,才會進步,這些都是你將來再往前走的動力。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爸爸媽媽:您有沒問過自己─您的心還「在不在」、「是不是」、「願不願意」帶著自己的生命往前成長呢?還是,只存責任、義務地對待孩子呢?是否時時接受每一刻的經歷呢?希望您停下腳步,撫摸著自己的心是否還「存在」?您的靈魂跟生命狀態在哪裡呢? 這是小兒子淯兒12多年來的成長過程,也是我隱藏12年曾認為很傷痛、悲苦的滄桑經歷,一直不知道我所為何來的使命。 在得知淯兒多障(視網膜病變、重度聽障等)時,雖然相信他一定會看得見、聽得到、能說話表達,能如常人般讀書而成為有智慧的人,但同時我也不斷被懷疑、挫折、怨恨、悲傷、自責、哀痛所淹沒。一切勞筋骨、磨心志、考驗意志力堅強與否的過程,我似乎都經歷了。我常常觀察自己 ─ 是否有足夠的毅力?是否能忍別人所不能忍,痛別人所不能痛?是否把握當下、時刻察覺?是否能維持「始終如一,莫忘初衷」的忠誠心性(相信、不放棄)? 反覆地經歷「發生、接受、修正」,就像被考驗著自己是否真心愛自己,願意不受環境影響地活著,並心存感恩之心,而讓自己有個不同的人生。我很想明白我是戴著假面具並求回報的犧牲自己,還是真的對我的孩子溢滿愛與快樂無私的付出? 原來這一切的苦、難,就是來成就這一刻 ─ 見證、相信、看見自己、打開察覺。 我準備好了要將這一切赤裸裸地呈現。此刻我想做的是「愛的分享」。 上完圓桌教育基金會一階的改變力量後,我很坦然面對發生的一切,誠如剝洋蔥般的撕開又硬又滑的外皮,層層疊疊往心靈純淨處去透視自己的內心。慚愧自己的不足!真是還得不斷地學習啊!他─我的孩子,原來是來成就我的!而陪伴他去完成他自己的路才是此生上天賦於我的天命。此刻的我,感恩有此磨練,所以我才有機會修正自己,讓自己成長。 淯兒雖然一直是在半推半就中學習、獨立,成長過程非常困難、也很辛苦,但他隨著這些努力跟用心,也見證到自己的成就,享受到自信的喜悅,這是最讓我深深感動的事!此刻的我很滿足,也很幸福快樂!我很愛我的家人!也很能體會各位父母的心情,但願此刻的您們也都很愛您們的孩子與家人! 淯兒是個二十八週出生的雙胞胎早產兒,體重一千公克。他選擇在醫護人員還未準備妥當前就來到人世,掉落在鐵盤中,如此開始了他的這一生。住在保溫箱裡三個多月,巴掌大的薄薄皮膚上,插滿了無數的針,處處是殘存的淤青,常常因忘記呼吸而讓家人如同洗三溫暖般的激動萬分。 我一次次含淚不捨地輕聲對他說:「小寶貝,你要勇敢的活下去,我們會永遠陪伴你、愛你,不離不棄」。求生意志強的他,不斷與生死搏鬥,終於存活下來了。但伴隨著他的是:視網膜病變、重度聽障、表達語言障礙、發育遲緩、自閉等多重障礙。 他童年發展的唯一註解是:慢(以「年」為單位量)。 身體平衡力差:坐、站、爬、走、跑、跳都得經過物理、職能治療和訓練。淯兒有很多特點:身體跟臉部很敏感、不喜歡人家碰觸他、給他玩具或食物馬上丟掉、刷牙洗臉必須折騰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我用了七、八年的時間常幫他按摩才使他終於習慣碰觸的感覺。幼兒期時,他喜歡玩自己的手及吃腳指頭,對其他食物或糖果全無興趣,所以根本不可能用這些東西當成獎賞或學習誘因。 另外,他的吞嚥跟咀嚼都困難。當他還在保溫箱中時是以灌食維生,回家後因不大會吸吮與吞嚥牛奶,肚子餓了就大哭。他無法理解要如何學習運用舌頭來幫助咀嚼,只會囫圇吞食,噎得難過。一連串的飲食練習,由流質、半流質、軟質、剁菜、剪菜、半硬的食物到肉類,過程則從吞食到會用前齒來咬食,至目前仍在持續進行中的兩側咀嚼訓練。(對了!前陣子他剛學會吃甘蔗、嚼口香糖、張口吐渣的動作),現在已可以適應吃任何食物和練習方式了。比如,吃他夢寐以求的麥當勞套餐和各餐廳的簡餐(牛排的牛肉他需要嚼很久)。 淯兒的探索也很值得一提。幼兒精力旺盛、噪動不安、自閉、強烈好奇心而用手摸、腳圓弧地勾畫及身體接觸、頭敲輕撞;用牙齒啃咬測探各種家具的材質,如牆壁、門窗門檻、桌椅、樓梯等等,來判軟硬厚薄等質感以探索世界。經由觸覺的摸索,深植其心靈地圖,也強化了方位概念,練就經驗的累積,敞開了對這花花的世界的認知。 至於視覺的問題,他經歷了「視網膜病變」冷凍治療跟白內障開刀。在中國醫藥學院、台北榮總、台大、台中榮總等各大醫院奔波求診。食療、藥療、推拿、針炙、電療等各方式更是從沒間斷。處在黑暗觸覺摸索長達十年,醫生雖判定開刀無效,但我們靠著對孩子的信心,不斷的作視覺訓練(練習眼睛的使用到會用視力),淯兒經過光覺(弱-強〉、色覺、數字、定焦、搜尋、追跡、掃描等訓練之後,這幾年不斷在進步中。如今,從戴1600度的眼鏡(凸透鏡)到不戴眼鏡,甚至可以看繪本的圖畫(指認、表達)、辨認差異、重組、排列複雜背景下的目標物,乃至於顏色的應用與著色、寫數字、畫簡單線條、迷宮、圖形等加強手眼協調的練習和深度覺的訓練。淯兒所面對的各種練習穩穩地落實在他的生活中! 他的聽覺因早期配戴不合適的助聽器,導致排斥戴助聽器,其間浪費了3、4年的時間,這段無聲的歲月延滯至五歲。直到接觸了台北雅文聽障基金會後,才正式進入口語的聲音世界。訓練初期因看不見又自閉躁動,根本無法安靜上課,老師每次只好一直抱著、搖哄著他並教他0歲孩子就能理解的口語(一星期一小時,也教導媽媽如何作口語訓練,李老師曾說過,媽媽是兒子這輩子永遠的老師。我一直銘記在心啊!)因遲來的聽覺教育,淯兒錯失了說話良機而延長口語表達的「年」數,直至目前仍在進行聽覺訓練。這幾年則有明顯進步,由原先重度裸耳低頻90以上、高頻2000~8000的測不到,到目前低頻約7~80、高頻測得到的4000~8000。淯兒終於降低了助聽器的分貝值。 關於生活自理,由於他的理解表達與溝通能力的遲緩,母子倆總是處在猜謎遊戲中,如同兩條平行線般毫無交集,「他的世界只有他」。 小便、吃飯、穿衣褲、洗澡等都不知如何教才能讓他懂,也找不到任何教育系統中的資源來輔助學習(曾報名啟明盲校,因不能溝通表達也不會生活自裡而被拒絕),對他的教導方法一直無法突破,讓我們飽受挫折和無奈。 為了讓他擴展與人互動的機會,我們曾嘗試帶他去公園、大賣場、百貨公司遊戲區、麥當勞等公共場所,但幾乎找不到可以與他玩耍的友伴,反而引來別人異樣的眼光,讓他成為他人討論的焦點,甚至很多小孩還玩起─「惡魔來了」的追逐遊戲,每每都讓我心如刀割般的痛,將我完全推入象牙塔內,繼續深鎖在自己的情緒世界中,無法舒暢的深吸一口新鮮空氣而極度地憂鬱、封鎖,斷絕對外援求的機會,沉浮大海隨波漂流。但是,我心裡知道,我不能放棄!如果我放棄了,淯兒的一生也就被放棄了,我無權決定我倆的生與死,我必須找到出口和平台把我們一起解救出來。 惠明學校是傳遞主耶穌「愛」的理念而創辦的基督教學校,藉由每天早上的禮拜、讀經、唱詩歌、禱告、祝福,營造出和諧的氛圍,來激發孩潛能,建立每個孩子的人生舞台,讓孩子們活出自信和尊嚴。它是我們生命中的救生圈,讓我們漫長煎熬乾枯的心靈得以仰望,讓我們活出尊嚴和希望,也讓我們的家庭開始脫離黑暗無光的世界,改變了這一切。 淯兒報到的第一天,雙手握著長廊上的扶手,開心自在的奔跑,每天都快快樂樂的上學,展開了他在學校生活的開始。 學前班的一年,他享受與同儕玩樂的樂趣,喜樂的進入多障部「盲聾啞」班就讀。八大領域的教學,充分擴展他的人際互動學習環境。我也積極參與老師的教學,共同製作溝通卡,學習簡單表達手勢,做溝通的橋樑。從認識他自己名字、老師親人的稱呼、要吃飯、上廁所、上課等需求,皆由溝通卡及手勢來表達開始,淯兒學習著獨立的生活自理。老師們用心觀察,設計適合他的IEP,他們付出的那份愛心、耐心、和堅持的毅力,讓我心生佩服、感動不已。如此更加堅定地相信要認真學習跟隨每一步,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在多障部的三年,淯兒學會了生活自理(吃飯、刷牙、洗臉、洗澡、上廁所、穿脫外套衣褲、襪子、鞋子等),實物操作配對、指認、排拼圖、大小肌肉靈敏度的訓練,終於,他能理解簡單的指令和動作模仿。然而,在與同儕互動、發音、口語仿說及說話動機上卻處於極為被動的瓶頸,表達能力明顯不足。於是我懇請學校讓他轉入盲生部,讓他有與同儕互動的學習環境,並由媽媽陪讀輔助適應盲小班的生活。 淯兒很喜歡老師與同學的說笑聲、讀書聲,即使不說話或沒表達的意願,也很滿足。他也會調皮地跟著捉弄同學,而因此興奮萬分,顯現出孩子該有的天真活潑。但也由於他常為視力做捕捉跟定焦,而用眼睛不斷地追逐同學和學長們,引發別人的不悅和懼怕,進而產生誤會。我在此深感歉意!
班導師縝密細心覺察他的聽損可由點字來彌補其不足,使他的聽音能力更具完整性,聽覺辨識經由手寫出正確的語詞和句子,引發其口語表達能力。現在,他也學會了拖地、擦桌椅、樓梯、使用吸塵器吸地板、摺襪子跟手帕、洗碗等家事,甚至還會騎腳踏車載媽媽去兜風呢! 獨立寫點字作業,學習在電腦上表達、回答問題,寫課文背頌,複習功課及抄寫課外故事書。 至於他的校外團體活動呢?淯兒極需拓展視野,使生活多元化,於是他參加了第一個校外團體─台中市視障家長協會(普立爾基金會、內政部、各團體贊助)的生活數學、音樂治療、語言治療、視覺訓練及定向、還有音樂律動、捏陶、音樂瞽動音樂會的鋼琴表演、陶笛、馬術治療、戶外聯誼等各種課程,這些活動更加豐富了他生命的色彩。 在才藝學習上,他學了鋼琴、手風琴、口風琴、陶笛。為了培養他的持續專注力及轉移固執的性格,我們想學習鋼琴可以創造優質生活。他在初期無法與外人有效溝通,所以只能在家學習基礎能力和培養興趣(另有愛心老師啟蒙指導),經過長達兩年時間的訓練,我們才把他轉交給專任鋼琴老師指導。如今的他,已深愛鋼琴,每次聽老師所教的錄音帶,數百遍也不厭煩,還可以獨自一人聽老師的錄音帶學習每一條古典曲子,甚至上台表演呢! 最後我要分享我的陪讀生活。做為媽媽的我跟著淯兒重過一、二年級的學生生活,一起學拼音【叫一聲有意義的『媽媽』是累積8年黃金期的能量發揮】、唱兒歌、聽故事【別人的一句話因無法聽出高頻的音而漏掉好多正確字的理解】、點字、數學【數1到10得花5 6年時間才明白意義,但是現在可以加減乘除位數的運算。】 回想點點滴滴,淯兒學鋼琴、生活獨立、建立與同學的互動橋樑,雖然狀況非常多采多姿,但事實上學習速度卻像是蝸牛般地慢,找個數學骰子要摸索半年才能轉出正確的數字符號,還得熬過並轉動他不願意學習的心,改變他不願意面對除了媽媽之外的人際關係。總之,我必須不斷地敲擊他那份封閉的心門,來接受花花世界的各種磨練。原來,淯兒就是要來成就媽媽不斷學習的原動力與成長的小天使跟菩薩。 我非常感謝宇宙、上天賜給我豐富的資源與愛。也感謝學校、基金會、各團體、老師們、家人與淯兒,大家的成全和愛的陪伴。因為我深信淯兒一定會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也將會從生命的「長蛇」反轉蛻變成千變萬化的如「龍」一般的傳奇人物。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生人楊振堂打死台大副教授謝煥儒的事件,引起台灣社會的恐慌;然而,謝煥儒的妻子,張美瑛,卻在第一時間選擇原諒。她的寬容,安撫了所有人的不安,...採訪 謝煥儒 夫人,對我而言也是煎熬。經歷喪夫之慟的她,傷口尚未平復,我去探問她的內心,是不是太殘忍? 2007年7月23日 ,謝煥儒在河濱公園遭毒癮發作的楊振堂用棍棒打死,她的妻子張美瑛馬上從花蓮趕回台北,在飛機上她不斷默念︰「南無阿彌陀佛。」台北傳來的消息只告訴她丈夫病危,她不知道其實丈夫是被亂棍打死,心裡還抱著一絲希望,希望丈夫可以化險為夷。 然而,當她趕到醫院時,丈夫已經往生,慈濟的同修們也已經趕到醫院為丈夫接引。她沒有呼天搶地的大哭,也沒有咒罵楊振堂,她默默流著眼淚,靠在丈夫耳邊輕聲地說︰「爸爸,我們原諒他。」因為在佛教信仰中,人往生時,耳識是最後離開,若丈夫能夠聽見她的聲音,她只希望丈夫走得無牽掛。 看破無常,當作還前世的債 她說︰「我不要丈夫帶著仇恨離去,若是前世欠下的孽債,還了,當下解脫;如果沒有欠,那他就是示現菩薩,用死亡喚醒社會大眾要對更生人伸出援手。」張美瑛擦乾淚水,說︰「無論原因為何,我都欣然接受。」驗屍當天,警方借提楊振堂到現場做筆錄,他不停地說︰「我不知道。」張美瑛不恨楊振堂,她說︰「我要如何仇恨一個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的人?」 「明天先來,還是無常先來?」張美瑛說︰「上人(證嚴法師)常常教誨我們,我卻只是沒感覺地聽了就算了,直到這次事件,我受到很大的震驚,才真正體會了無常。」 在警方交給張美瑛的遺物中,有張發票,謝煥儒買了麥片、果汁,為孩子張羅早餐。當時在家裡接到警察電話的,是唸大學二年級的二女兒,她哭著說這種人都不值得原諒;大女兒對著報紙上楊振堂的照片一直畫叉,寫著︰「雜碎雜碎雜碎!」小兒子才剛升高二,每天晚上,他要躺到父親的床上才能睡著。 謝煥儒一直是孩子的大玩偶,會故意改編歌曲,跟孩子一起大唱︰「小小姑娘,清晨起來,一不小心,跌入毛坑!」他自己的童年卻很刻苦,大學聯考時雖然考上高雄醫學院,卻因為家貧而改唸台大植物系,因為哥哥已經先考入台北醫學院,家裡只供得起一個孩子唸醫學院。唸台大時,謝煥儒沒錢買車票,總在清晨花幾毛錢買兩個饅頭,從台北走上一整天才回中壢老家。 這樣一個好人卻被壞人給殺了,為什麼要原諒?謝煥儒的學生哭著打電話給張美瑛問:「師母,你怎麼能原諒他?我到現在還是好恨。」張美瑛卻說:「楊振堂也是可憐,他的養父養母早死,養姊也不肯再收留他,我們要怎麼怨恨他?」 療癒傷痛,深思生命真價值 張美瑛又說:「我也沒有第二個45年來怨恨了。」原來,張美瑛的童年也充滿傷痛。45年前,她自己就是直接受害者。當時經商的父親被朋友倒債,父親只好倒其他親友,天天有人到家裡討債。複雜的人來人往讓念小學的張美瑛被人傷害,她不敢告訴父母,幼小的她認定唯一解脫的方法就是自殺,她無時無刻不想著自殺的方法。 還好菩薩悲憫她。有天,她在家附近的大樹上看到一句話:「常唸觀世音菩薩消業障」,年幼的她不懂佛法,想說家裡從小拜觀世音,跟著念總沒錯吧。過沒多久,鄰居發生了兩件事,讓年幼的她比別人還早領悟到生命的可貴。 有天,隔壁鄰居的大哥哥跟女朋友去划船,沒想到船翻了,大哥哥不幸淹死。在喪禮上,大哥哥的母親駝著背,用柺杖打棺木大哭說:「你這個不孝子,怎麼可以讓我白髮人送黑髮人!」她驚覺如果自己自殺了,只是把一切的苦丟給父母。 不久之後,鄰居有對夫妻吵架,妻子氣不過上吊死了,她的父母堅持開棺驗屍。他們商借張美瑛家的騎樓驗屍,小小張美瑛在一旁看了更是心驚,鄰 居 太太還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沒娘疼愛。 這兩件事讓張美瑛瞭解:「人要好好活著,因為我們對別人有責任。」漫長的青春期,張美瑛更不斷思考:「我活下來,生命的價值是什麼?」 考上台大歷史系以後,張美瑛在登山社認識謝煥儒。講起丈夫,張美瑛總是帶著笑。謝煥儒家境貧窮,身高又只有 153 公分 ,獨獨張美瑛看見他的內心善良又有正義感,她甚至認為,嫁給謝煥儒是她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她說:「如果我可以幫助他成家立業做好事,不也很好嗎?」 從心放下,欣然看待生死題 當電視新聞播出張美瑛選擇原諒的新聞後,一位慈濟的 張 老師打電話給她,原來在四十幾年前他的父親也是被壞人打死,他的母親滿心仇恨。在電視上看到張美瑛選擇原諒後,他反問八十幾歲的老母親:「我們當年非得要一個公道不可,得到了什麼?除了將壞人關起來,我們沒有時間療傷,全家人都得靠精神科醫師開藥才能過日子。如果我們當年選擇原諒,是不是會不一樣?」 張美瑛也聽說鄉下曾經有一個賣豆漿的婦人,非常愛漂亮,每天清晨都會打扮得很美才去煮豆漿,有天清晨,歹徒打開半掩的大門,不只搶了她全身的項鍊珠寶,還把她推進滾熱的豆漿裡。婦人往生後,警方仍遲遲無法破案,她的家人便在婦人下葬時,讓她一手拿著利斧,一手拿刀,要她化為厲鬼追兇復仇。他們告訴張美瑛,他們真的好後悔當初為什麼不能讓死者好好安息? 在謝煥儒的告別式上,張美瑛送給參加的親友一本《生死皆自在》,書的封面上寫了一段話:「遠去的親人已如一隻飄揚的風箏,假如有一根線把它拉住了,這個風箏就會一直掙扎;祝福它,放下它,就讓風箏自在飄到它該落地的地方。」當瘦弱的張美瑛微笑說︰「對於這一切,我欣然接受。」旁邊的人都紅了眼眶。 去找張美瑛前,我為自己找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最後我才安了心,因為我不是探刺他人傷口,而是真心想知道︰「我們要如何原諒犯錯的人?人要如何學會寬恕?」 美瑛師姐謝謝你,你讓我終於懂得什麼是「慈悲喜捨放長情」。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一期的月刊有聲書裡,我選錄的第一篇文章是創辦了蘋果電腦的怪傑Steve Jobs在史丹佛學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稿。這篇演講說明了Steve這位從來沒有大學畢業,而幾年前又與死神擦身而過的人,是如何看待他人生中的點點滴滴。 Steve出生後被他未婚懷孕的母親將監護權給了一對並非高知識份子的養父母。十七年後,工人階級的養父母將所有的積蓄都花在他的大學學費上。入學六個月後,Steve不知道唸大學能對他究竟有什麼幫助,所以決定休學。而他後來才體會到那是他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因為休學後,他把時間拿去聽那些他真正感興趣的課。其中,包括書法課。這堂課影響了他後來在設計第一台麥金塔蘋果電腦時最不凡的創舉 ─ 字體跟字距。當然,他在初學時完全沒預期這些東西會在他日後的事業上起些什麼實際作用。 Steve在多年後回首生命的旅程時,一再地告訴年輕人:”沒有人能預先把生命的點點滴滴串在一起;唯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起來的。但你一定要相信,你現在所體會的東西,將來多少都會連接在一塊。你得相信冥冥之中,就是有種東西會將我們所經歷的一切苦的、澀的、樂的、痛的、美的、醜的都串在一起。這種東西也許你可以稱它為直覺,或命運,或業力,但生命就是如此。” 這位電腦界的怪傑雖然坐擁名利,可是他一生曾被”命運”砸過好幾次頭。還好的是,他從未喪失信心,他永遠愛著他所做的事情。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會不斷地提醒年輕人要找出自己所愛的,工作如此,情人也是如此。你一定要一直找,一直找,直到你找到為止,都不要停下探尋的腳步。 十七歲時的Steve曾讀到一則格言─「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輕鬆自在。」這句話成為他面對人生的態度,也成為他在面對癌症的威脅時最好的良方。因為對死亡的認知,使他不致於掉入毀恨跟遺憾之中,而是聽從自己的心聲一一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幸運的steve在術後復原良好,癌細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而那接近死亡的經驗讓他深深體會到在這世上沒有人想死。他開玩笑地說即使那些想著上天堂的人,應該也都想要活著上天堂吧!但是別忘了─ 死亡其實是我們所有人共有的目的地,無論你多有錢有勢,就是沒人能逃得過這一關。這是註定的,steve甚至說死亡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因為它將老人們送出舞台,給新生命留下空間。它是大自然美妙的不變法則。因此,在時間有限的生命中,我們千萬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裡。不要盲從信條或一味跟隨別人思考的結果,更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是要擁有跟隨內心的勇氣! 我很喜歡steve在史丹佛學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稿中最後送給所有畢業生的八個字:求知若飢,虛心若愚。你們不覺得這八個字很棒嗎 ?虛心求知,若飢若愚,點滴成塔,死而無憾。但願Steve的生命故事也會使你覺得餘味無窮…

愛的點字童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